SDS在分子實驗的作用SDS在分子實驗的作用 一、簡介 SDS(十二烷基硫酸鈉)是陰離子去污劑,作為變性劑和助溶試劑,它能斷裂分子和分子間的氫鍵,使分子去折疊,破壞蛋白分子二、三級結構。而強還原劑如巰基乙醇,二硫蘇糖醇能使半胱氨酸殘基間的二硫鍵斷裂。在樣品和凝膠中加入還原劑和SDS后,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鏈,解聚后的氨基酸側鏈和SDS結合成蛋白-SDS膠束,所帶的負電荷大大超過了蛋白原有的電荷量,這樣就消除不同分子間的電荷差異和結構差異。 二、SDS-PAGE實驗 十二烷基硫酸鈉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(sodium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,簡稱SDS-PAGE)是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中最常用的一種蛋白表達分析技術。 原理是根據檢測中蛋白質分子量大小不同,使其在電泳膠中分離。聚丙烯酰胺凝膠為網狀結構,具有分子篩效應,蛋白質在電場的遷移率差異依賴于樣品中各種分子攜帶的電荷,分子大小與 形狀的差別。 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加入陰離子去垢劑SDS,蛋白質在加熱變性以后與SDS結合,帶上負電荷,在電場的作用下,向正極移動,結果按分子量大小排列在膠板上,含量多的蛋白帶紋粗, 蛋白質的遷移率主要取決于分子量大小。 Western-blot中的作用 1、陰離子去污劑,作為變性劑,變性蛋白質,消除分子之間電荷差異。若SDS不能完全消除兩類蛋白質的電荷差異:①糖蛋白(寡糖側鏈阻止了SDS膠束與蛋白質的結合)②強 堿性蛋白(如組蛋白,SDS不足以中和所有正電荷)。 解決辦法:糖蛋白可用Tris-硼酸堿性緩沖液增加蛋白負電荷;組蛋白可用梯度凝膠電泳。 2、SDS通常是10%(w/v)濃度,堿性溶液儲存,工作濃度常為0.1%-0.5%。 3、SDS在高鹽溶液或者離液序列高的溶液中溶解度較低。因此,胍鹽(如蛋白變性劑硫氰酸胍)不能和SDS混合,否則會導致SDS沉淀。 離液序列高的鹽溶液(chaotropic salt):是一種破壞分子力(氫鍵)穩定性的一種鹽,能夠干擾分子間的由非共價鍵(力)形成的相互作用,如氫鍵、范德華力、疏水作用,能 破壞大分子的三級結構,諸如蛋白、DNA、RNA,并使其變性。 SDS在16℃以下時,會緩慢沉淀,為了防止其沉淀,可添加Triton X-100防止其低溫沉淀。此外,還可換用十二烷基硫酸鋰。 三、DNA提取&SDS法 SDS (十二烷基硫酸鈉)是一種陰離子去垢劑,在高溫(55-65°C)條件下能裂解細胞,使染色體離析、蛋白變性,同時SDS與蛋白質和多糖結合成復合物,釋放出核酸。提高鹽濃度并降 低溫度(冰浴),使蛋白質及多糖雜質沉淀更加完全,離心后去除沉淀,上清液中DNA用異戊醇/氯仿抽提,反復抽提后用乙醇沉淀水相中DNA。該方法操作簡單、溫和,也可提取到高分 子量的DNA,但得到的的產物含糖類雜質較多。主要應用于動物組織、血液、細胞、細菌和酵母等基因組DNA的提取。 在DNA提取的作用 1、破壞細胞膜,提高染色質獲得率 2、抑制RNase和DNase(和蛋白酶K協同,此時SDS濃度多為0.5% w/v,因為蛋白酶K在此濃度下活性最大),防止DNA降解。 3、DNA打斷(ChIP或ChIA-PET)提高DNA打斷效率 SDS濃度越高,DNA打斷效率越高,但是SDS濃度過高可能使蛋白質變性較嚴重,可能會損傷抗原表位,影響抗體的識別和結合。因此超聲過程中,SDS濃度應為0.1%(w/v)以下。 延伸:影響CHIP試驗超聲的因素 1、 超聲儀的參數設置(包括時間、超聲頻率) 2、 超聲用的buffer a. SDS濃度(影響最大):SDS 濃度越高,DNA 越容易被打斷 b. 鹽離子:鹽離子濃度越高,DNA 越容易被打斷 c. 其他表面活性劑濃度(如Triton X-100):濃度越高,DNA 越容易被打斷 3、細胞密度 細胞密度越高,DNA 越不容易被打斷。建議的細胞密度應小于107個/ml裂解液。 4、細胞類型 DNA打斷難易程度:原代細胞、組織細胞系>腫瘤細胞系。 |